数控化加工对于企业来说,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的必经之路,纵观全球诸多大型企业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企业的数控化加工改造将获益非浅,但为何国内企业的数控化改造却困难重重?
本来,近段时间中国数控化改造政策层面的好消息不断。如国家发改委刚刚下发的《关于深化数控化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扩大了改造产品的种类和范围。但是,市场反应并不像政策层面这么火热。数控化改造只能偏安一隅,迟迟无法形成自己的市场。
所谓的改造,就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将废旧产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助力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美国钢铁协会的分析报告显示,美国对钢铁材料报废产品的改造节省了47%~74%的能源,减少86%的大气污染,减少76%的水污染,减少97%固体废料排放,节省40%的用水量。
这对于正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中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产业,在中国就无法快步发展呢?究其原因是,中国数控化改造还处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阶段。企业对此积极性不高。
低认知度让消费者无法界定改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差别。“中国的制造类产品市场极其混乱,新件、改造件、翻新件、副厂件和假冒件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往往只认新件。改造件则和翻新件、副厂件一起被贴上了不信任标签。”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刘志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其实,改造件和翻新件不一样,它是有质量保证的。一位曾参与数控化改造政策制定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改造产品出厂标准是很严格的。改造产品的性能最低也要达到与新件相同的标准。一些机床等产品性能比新产品更好。”
不过,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改造产品要想获得消费者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国的消费文化还处在崇尚高档设备,追求名牌的时代,让他们使用改造件还需要扭转这种观念。国家、行业协会、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积极引导消费者。”刘志鹏说。
此外,中国资源回收系统的建立还不具有高效的特质,难以为改造行业提供有效的原料保障,导致行业成本支出过大。“由于改造企业无法从出售旧产品的客户手中获得发票,也就无法做税收抵扣。再加上数控化改造属于高科技产业,企业的前期投入要比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大得多。企业前期的发展十分困难。”上述专家表示。
陷入投入大、产出小的效益怪圈的数控化改造,严重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有媒体报道,在2009年就获批全国机电产品改造集聚试点园区的浏阳工业园“全职”的改造企业已经基本绝迹了。
那么,又该如何为数控化改造保驾护航呢?细看中国关于数控化改造的政策可以发现,虽然国家出台了循环经济改造发展等宏观指导性意见,但类似于税收、进出口、金融等与改造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具体性意见却迟迟未见动静。
总之,数控化改造所覆盖的行业太多,各行业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出适合所有行业的宏观政策。不过,工信部等各部委正在对数控化改造企业进行调研。一些具体的、细化的政策将会在试点单位进行尝试,包括具体的税收扶持政策、改造产品的国家标准等。
市场期待,这个过程能加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