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5月10日讯 前晚,一名外籍男子在北京街头猥亵女子,视频在网上热传。昨日,平安北京发布公告确认此事,该男子为英国籍,持旅游签证,8日晚该男子因猥亵妇女遭拘留审查,案件正在办理中。据悉,在此事件中的见义勇为者也终于浮出水面,下午,记者得知,见义勇为者之一是附近一家美发店老板阿健,热传视频也是他上传的。
不过,说到当晚的经历,热心肠的小伙儿说的更多的却是“真的很寒心”,他在微博中称,当晚很恐怖,女孩的声音听起来有“要死了的绝望”,而最让他寒心的是,当时路边人都在围观,连自己和朋友动手赶跑英籍男子时,他们也只是“像看马戏团一样”。
又是一起触目惊心的“看客”事件!
与以往任何一起“看客”事件一样,“中国妇女被老外猥亵”引发了“排山倒海”般的公众谴责之声——在互联网上网友们的跟贴大都充满了“愤怒、冷漠、可恶”等这些字眼。然而,此类见危不助、见死不救事件屡屡见诸于报端,道德谴责几乎沦为一种老生常谈,我们不能不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惑和痛苦。
痛苦的是,看客者们的一再粉墨登场,公众个体的危难遭遇漠视无形中也昭示着,未来可以预见的“公众群体危难漠视危机”也就不是什么杞人忧天。而迷惑的是,在我们这个以扶危济弱为传统美德的泱泱大国里,伴随着时代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他人遇难、某些社会丑恶行为在身边发生时选择“围观”和冷漠处之?
过于频繁的看客行为发生,似乎成了一种难治的“社会弊病”。毫无疑问,看客的冷漠是令人愤慨的,但透过不合乎社会常态的如此愈演愈烈的“看客现象”表象,我们也可以“品味”出一些值得反思的东西来。
就事论事,一名外籍男子在北京街头猥亵中国女子,当时路边人都在围观,连自己和朋友动手赶跑英籍男子时,他们也只是“像看马戏团一样”。没有一人报警、没有一人出手搭救,这意味着什么?难道这些人全都是心灵冷酷无比、道德素质丧失殆尽的无耻看客?我不这么看。看着自己的姐妹在眼前“被羞辱”而无动于衷,那不是人,是禽兽。更何况,见义勇为、扶危济弱是我们千百年来所大力弘扬的社会品质。此冷漠只是外在形体与表现上的冷漠,并非是内心真正的冷漠——我更愿意理解为“胆怯”。
按说,歹徒只是个体,而围观者是一个群体,不应“胆怯”才是,但事实上确乎“胆怯”得不行。是害怕歹徒的疯狂和报复,还是担心伤及自身?两者固然兼而有之,但不尽然,应该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在其中。比如,“老外猥亵中国妇女众人围观”某种程度上是否就折射出这样一个信号——对社会治安现状不信任、对他人言行不信任,唯恐自己冲上去了,他人依旧旁观做看客?或许,在此社会公信危机的“干扰”下,在内心的犹豫瞬间,他们就成为被舆论和道德双重谴责的冷漠看客。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社会上对于看客行为现象的批判和愤怒之声过于强烈,而缺乏理性和理智的思考。愤怒的情绪掩盖了理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必须要引起警惕。
好在,我们还有见义勇为的“阿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