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可信电子商务推进中心、中国可信网站应用推进联盟和“可信网站”验证管理机构中网(knet.cn)联合发布了《2012年中国网站可信验证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31.8%有网络购物经历的网民本人曾在网购过程中直接碰到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网购遇骗网民的规模达成6169万。超过39.7%的网民损失额度超过500元,其中,损失额度在500-2000元范围内的网民占比为33.4%。保守估算,每年因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给网民造成的损失不低于308亿。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我国遭遇网购骗局的网民规模竟然超过了6000万。这的确是现实状况,网上大量虚假信息让广大网民上当受骗,陷阱就在我们周围。被骗的人士比比皆是,远看有央视记者张泉灵,近看有知名编剧宁财神,左看有朋友,右看有同事。
去年年底,央视女主持人张泉灵就发微博称,因为家中的热水器需要修理,她通过百度搜索该品牌维修电话联系对方,随后被要求付2460元,她质问客服耗材太贵时,才得知上门维修者系假冒;不久前,著名编剧宁财神也在微博上自曝在某著名购物网站买相机时由于“粗心和愚蠢,导致被钓鱼”,损失近万元。类似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不小心,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骗局存在,网民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骗子利用了网民什么弱点?网络诈骗普遍存在的最大根源是记不住域名、辨不清网址、看不出真假。要想预防上当受骗,光是提醒网民要当心,是不够的。任何一个网民所记住的域名、网址毕竟有限。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就必须要建立一种简便的甄别网站真实身份的手段。目前来看,中网“可信网站”验证开放应用合作就能解决好这一问题。
中网推出的“可信网站开放应用合作”,融合中网“可信网站”验证的中网定制版IE9、阿里云、淘宝、QQ、115、金山毒霸等可信浏览器和安全软件以及与新浪企业微博认证、腾讯微博认证等开放应用合作正式上线,能有效帮助网民构建覆盖浏览器、搜索引擎、官方网站的网站真实身份核验机制。这样,广大网民下载、使用这些工具都可以在浏览器地址栏或搜索结果中实现对网站真实身份的便捷验证,避免上当受骗。
但是要想真正消灭网购诈骗现象,就必须依赖于更为广泛的网站进入到可信验证网络体系。目前全国网站数量总体规模为200-300万,可仅有30万网站在官方网站悬挂了“可信网站”验证标识,也就是只有10%的网站接受了可信网站认证。这样90%的网站仍然在可信网站体系之外,广大网民还是无从辨别。这也就是说可信验证必须要提速,让国内更多的网站进入到这一体系中来。
可信网站服务对防止网民上当受骗、促进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该如何去管呢?类似于“可信网站”的服务,从国外早已开展,设置模式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行业自律”模式,也就是不介入、不干预,认证机构通过市场竞争建立信誉,以求生存和发展。政府部门应该从政策、标准、规范等角度着手,去引导并规范这类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发展。同时作为市场主体也更应该自觉接受各界的监督,保证该服务的良性、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网民网购上当受骗问题,就必须要加快“可信网站”服务的发展,让网民上网有一个安全“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