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履新未满月,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执政身段。打动人心的通俗讲话、深具自省精神和危机意识的执政理念、首次集体活动重提“大国复兴”、向民众温情倡导“中国梦”、领袖以身作则的党内整风、打苍蝇更打老虎的反腐意志,习李新政的新气象渐次充盈。
习近平总书记凝聚中央新班子改革共识,胸有成竹,勇敢向前,一步步励志图新。在他温和的表情下,透出了开拓新局的坚定意志。日前,习总书记首次出京,没有萧规曹随,按图索骥,去参拜红色圣地,而是选择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习总书记南巡,吹来新政的缕缕春风,具有三大看点。
其一、高举改革旗帜。
香港媒体把习总书记考察深圳,善意调侃为“习公南巡”,是“邓公南巡”的升级版。把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置于比毛泽东思想更高的执政圭臬地位,高姿态疏离僵化保守、乃至倒退的意识形态,大步趋向现代政治文明。
20年前,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那就是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光辉史册的“三个有利于”。这一重要讲话,驱散了改革派头上的乌云,打破了保守势力的桎梏,摆脱了姓“资”还是姓“社”的意识形态迷思。南方吹来满眼春,全面解放生产力,中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
20年后,习近平南巡。当下中国社会比邓公南巡时更加复杂,社会矛盾更加广泛和尖锐。当年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嘴”的基本问题,是8亿中国人的温饱层面需求。如今,执政党面对前所未有的重重危机和考验,要解决的是“人”的综合问题,是13亿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当年邓小平南巡,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生产力。而今习总书记南巡,使命不止一个,不但要持续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探索“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当下执政党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自律和他律,驯服、肃清那些变味变质、脱缰发狂、为非作歹的权力。
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需要改革勇气、改革智慧和改革使命。邓小平生前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共同富裕,一个是公民社会。习总书记高举邓公改革旗帜,使命即在此。
其二、践行清新作风。
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出台整顿党风的八项规定。目的是亲民、务实、低调、不扰民,彻底改变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耀武扬威的官老爷不堪形象。
习总书记南巡,轻车简从,不封路不清场,现场没有任何欢迎横幅,也没有列队迎送的环节,无疑是执行政治局决议的率先垂范,是一次立信之行,是重树执政党良好形象之行。
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出行,警车开道,积习难改。一些人更以此炫耀,成为一种特权、身份和待遇的象征。警车开道,实则是封建王朝官员巡游的现代版,无异于古代官员出行,衙门差役们在前面敲锣,边走边吆喝,为官老爷开道,让老百姓统统躲避。官员习惯摆谱,嗜好“肃静回避”的封建特权重口味,必然招致民怨,结果是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
习李新政清新可人,重提久违了的“为人民服务”口号,说到做到最重要。言出必行的一个表率,比一万句漂亮口号更生动。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的最后一年,把省委中心工作定位为“作风建设年”,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要求“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调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立即开展作风建设,视为“实现上海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习近平一贯重视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
习仲勋生前曾多次对习近平说:“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习总书记没有辜负。
其三、彰显特区精神。
习近平南巡的第一站,是深圳前海。前海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特区中的特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改革,就是要冲破旧势力设置的雷区和禁区,勇于先行先试。当年,习仲勋主政广东,以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大刀阔斧推进广东改革开放,主导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广东改革开放奠基者,成为中国当代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改革人物。
习近平南巡,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的纪念,也是对父亲习仲勋改革实干精神的继承。深圳特区的诞生,是改革共识的凝聚,离不开以邓小平为核心,以胡耀邦、习仲勋、任仲夷、项南、袁庚、吴南生、梁湘等为代表的一批改革家的无惧无畏、艰辛努力,“杀出一条血路来”。
而今,深圳人清醒地认识到,特区的改革事业已不再领先,领先的仅仅是GDP数据。站在中国转型门槛上,深圳靠什么继续“特”?靠什么继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和风向标?深圳不仅要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作出引领式贡献,也应当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作出引领式贡献。这既是对邓小平、习仲勋等改革先贤的告慰,也是对深圳未来、中国未来的期许。
习总书记踏上父亲生前奋力开创的中国首个特区,不仅是缅怀,更是明志,增添了新改革的丰富想象空间。习仲勋生前曾坚定地说:“深圳是小平同志种的一块试验田,现在苗长得又壮又肥,这条路是对的,一定要走下去。”在当下中国既得利益者集团坐大的情况下,推动改革必须需要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当年习仲勋高喊“杀出一条血路来”,并不能只是作为一种纪念口号而存在,应当是新改革的铿锵宣言。
上一条:习近平“约法八条”令谁如坐针毡?
下一条:保障房陷阱 最稀缺的东西却最浪费